close
說來慚愧,買了將近一個月的自行車,從載回家裡後,就一直像藝術展示品般的放在院子,本來是希望先跟著我哥騎一趟,認識一下自行車步道的路線,之後自己就能騎著單車上下班,可以運動兼減肥;但公司因為人事和業務上的變動,連帶的要多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,所以我哥的單車計劃也跟著有心無力,荒癈了...。而我那得過且過的懶散心態,始終像口生锈的古老大鐘般,敲老半天發不出一個聲響來,以單車上下班的計劃,就這麼日復一日的無限展期。
上週五,我的心態突然像瞎貓碰到死耗子一樣,神經搭錯了線,毅然決然要在週六實行我的單車處女航,所以早早上床就寢,隔天一早七點就起床,把換洗衣物整理一下,就騎著我的新車去上班了。從我家到公司,據我哥測出來的距離差不多是13公里,大約40~45分鐘可以抵達,而且大部份的路段都有自行車專用道,路況不算難騎,只是我搞不清楚從我家出發,要從哪邊才能進入自行車專用道。不過既然都決定要騎了,這樣的理由就當不成藉口,因為頂多走錯路而已,不至於會迷路的。
7:30,從我家出發,週六的早晨沒有豔陽的荼毒,天空是帶點灰濛濛的祝福,沒有刻意增加速度的我,身邊吹過的風,是涼爽不帶阻力的。大業路的筆直寬闊,較不會有和汽機車爭道的危險,也因為週六的台北清晨,總是早起的人才有機會發現他的特別與靜謚,所以格外顯得悠閒。騎到和大渡路交叉口時,我記得我哥跟我說要走洲美橋右邊的路,可以接上自行車專用道,但我騎進去沒多久,就發現苗頭不對,感覺只有工寮和大卡車出入的痕跡,於是我又折回,往洲美橋的左邊進去,騎沒多久,就發現自行車專用道,整個就豁然開朗了。
一路上遇到不少的自行車同好,折疊車、登山車、競速跑車等等,大車小車都有;全家福、阿公阿嬤、情侶、同好、社團等等,也都以各自的型態在專用道上漫遊著。上坡的路段不多,所以騎來不會特別辛苦,沿著河堤修築的專用道,雖然只是水泥地,有點凹凸不平,但整體來說,政府提供這樣安全的空間給車友們,已經算是不錯了。河堤外的風景並沒什麼特別之處,只是一旦脫離台北市慣有車水馬龍的喧囂,那種清靜悠閒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,騎起來也會格外愉快,畢竟在台北市裡,要有像世外桃源的地方與氛圍,真的並不多見,也難怪自行車在這一、二年會成為戶外運動的顯學,吸引所有民眾的熱情投入。
總的來說,只有單趟的行程,對我來說,體力並不是什麼負擔,只是第一次騎,早上上班時實在很想睡覺。而且到公司後,洗完冷水澡,喝完兩杯冰豆漿,再吹一陣子冷氣後,汗還是一直流,覺得自己像是正在退冰的冷飲杯,永遠有擦不完的汗。上坡路段要用上較多的腳力,即使只是微微的坡度,還是讓人要咬緊牙關的奮力踏下每個步伐,才有前進的動力。也許這樣的運動模式,也是一種人生的縮影,一種自己與自己拔河、自己說服自己去完成行程的自我認同之旅。
上週五,我的心態突然像瞎貓碰到死耗子一樣,神經搭錯了線,毅然決然要在週六實行我的單車處女航,所以早早上床就寢,隔天一早七點就起床,把換洗衣物整理一下,就騎著我的新車去上班了。從我家到公司,據我哥測出來的距離差不多是13公里,大約40~45分鐘可以抵達,而且大部份的路段都有自行車專用道,路況不算難騎,只是我搞不清楚從我家出發,要從哪邊才能進入自行車專用道。不過既然都決定要騎了,這樣的理由就當不成藉口,因為頂多走錯路而已,不至於會迷路的。
7:30,從我家出發,週六的早晨沒有豔陽的荼毒,天空是帶點灰濛濛的祝福,沒有刻意增加速度的我,身邊吹過的風,是涼爽不帶阻力的。大業路的筆直寬闊,較不會有和汽機車爭道的危險,也因為週六的台北清晨,總是早起的人才有機會發現他的特別與靜謚,所以格外顯得悠閒。騎到和大渡路交叉口時,我記得我哥跟我說要走洲美橋右邊的路,可以接上自行車專用道,但我騎進去沒多久,就發現苗頭不對,感覺只有工寮和大卡車出入的痕跡,於是我又折回,往洲美橋的左邊進去,騎沒多久,就發現自行車專用道,整個就豁然開朗了。
一路上遇到不少的自行車同好,折疊車、登山車、競速跑車等等,大車小車都有;全家福、阿公阿嬤、情侶、同好、社團等等,也都以各自的型態在專用道上漫遊著。上坡的路段不多,所以騎來不會特別辛苦,沿著河堤修築的專用道,雖然只是水泥地,有點凹凸不平,但整體來說,政府提供這樣安全的空間給車友們,已經算是不錯了。河堤外的風景並沒什麼特別之處,只是一旦脫離台北市慣有車水馬龍的喧囂,那種清靜悠閒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,騎起來也會格外愉快,畢竟在台北市裡,要有像世外桃源的地方與氛圍,真的並不多見,也難怪自行車在這一、二年會成為戶外運動的顯學,吸引所有民眾的熱情投入。
總的來說,只有單趟的行程,對我來說,體力並不是什麼負擔,只是第一次騎,早上上班時實在很想睡覺。而且到公司後,洗完冷水澡,喝完兩杯冰豆漿,再吹一陣子冷氣後,汗還是一直流,覺得自己像是正在退冰的冷飲杯,永遠有擦不完的汗。上坡路段要用上較多的腳力,即使只是微微的坡度,還是讓人要咬緊牙關的奮力踏下每個步伐,才有前進的動力。也許這樣的運動模式,也是一種人生的縮影,一種自己與自己拔河、自己說服自己去完成行程的自我認同之旅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