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賭齡說實在的,說長不長說短不短,國中時不用功,被分在B段班,工藝課老師也很混,我們就在課堂上玩起13支,沒什麼錢的大家,總是隨便玩玩,輸贏好像都不會破百元,感覺好像是在參加"少年賭王養成班"。有一次在南部玩賭博性機台,和電腦對賭,通常牌都不會多漂亮,出個full house就算大牌了,所以總是輸多贏少;那一次電腦大概當機了,牌一出來竟然是百年難遇一遇的"一條龍",賠率是24倍,可恨的是我只押了基本注10元,只有小賺而已。只是國中畢業後,這項特殊才藝卻好像被封印了,一直到很久後才又在另個時空破鏡重圓。
專科時最流行玩"大老二",這門學藝應該要被教育部收錄於"國民生活活動需知"的必備項目內,不玩錢時可以聯絡感情;要加賭注時可以測出人性黑暗面到底有多深沉。那時上課也偷玩,下課更是殺時間的不二選擇,有時還會玩變態版的"永不翻身",規則即是最輸的兩家要把手中最好的一張或兩張牌,和最贏的兩家做交換。用王牌換爛牌,也難怪要叫永不翻身了。
麻將是我以前很少在碰的東西,因為小時候,父母總把麻將歸類到很不好的娛樂活動,也一再告誡我們不要去學,所以一直到專科後,觀念才慢慢改觀。那時電腦才只有286 386的機種而已,電腦課上的是d-base & basic,老實講,我電腦這學科爛的可以,上課時都在玩game,由於是公用電腦,所以裡面常有灌好的遊戲能玩,而麻將就在課堂裡和虛擬美女的對戰中,一步一步的培養經驗。有點討厭的是,每次玩到聽牌時,就會有"咻"一聲的音效,我聽到了,老師也聽到了,所以電腦在"咻"的同時,老師的白板筆或粉筆或有的沒的東西,也跟著"咻"一聲,打在我的頭我的臉,或隔壁無辜的同學身上。所以兩年的電腦課沒讓我對程式設計留下多深的印象,但我終於從搞不清楚筒子 條子 萬子的取捨;要聽單吊還是對對,到會一聽一些較有台數的牌,好像可以算有一些收穫。只是我還是只會打會糊的牌,至於要怎麼防下家或避免放槍,我還是支菜鳥,所以學弟們還挺喜歡找我打麻將的。想也知道,黃鼠狼給雞拜年,怎麼會有什麼好事呢?
不過我也體悟到,只要一上牌桌,氣勢就不能弱,一旦弱了,就大概只有任人宰割的份。有一次在朋友家打100/50,兩家都是不認識的,但一看就知道是老手,一開始就被電到眼冒金星,六神無主,抽屜的籌碼只剩零星幾個。還好後來想開了,大不了就是輸到一定程度,說也奇怪,放輕鬆反而慢慢回穩,要放槍時就有人搶在我前面放,單吊的也會自摸,雖然最後還是輸了幾百元,小輸就是贏,那天這樣的結果,我已經很偷笑了。
我不知有沒有人會和電影裡一樣,抱著麻將睡覺,但如果我這樣做被我娘發現,我的臉應該會有很多麻將印吧!